夏粮产量稳中略减仍处较高水平 减损增产两手抓力促秋粮丰收
夏粮产量稳中略减仍处较高水平 减损增产两手抓力促秋粮丰收
21世纪经济报道 李莎 北京报道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今年夏粮数据,全国夏粮产量2923亿斤,比上年减少25.5亿斤,下降0.9%。尽管在收获时期遭遇罕见“烂场雨”天气,今年夏粮仍然实现丰收,产量居历史第二高位。
7月21日下午,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3年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潘文博在回应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提问时表示,今年“烂场雨”受灾面积2790万亩,占全国小麦面积的8%,其中95%的受灾面积在河南。目前我国小麦库存充裕,可满足近一年的消费,夏粮略有减产不会对粮食市场产生大的冲击。
秋粮是全年粮食生产的大头,潘文博介绍,当前我国秋粮生产形势基本面向好,秋粮面积增加,初步预计秋粮播种面积超过13亿亩。在田的玉米、中稻、大豆等秋粮作物长势总体正常。
今年以来,我国天气呈现明显的异常特征,增加了农业生产的不确定性。据农业农村部和气象部门会商研判,下半年农业灾害将呈现极端天气、旱涝并重、复杂严峻的特点。
7-9月是秋粮生产的关键期,也是抗旱防汛防台任务最重时节和防病治虫最关键时期。日前召开的全国农业防灾减灾工作推进视频会对抗灾夺丰收作部署安排,明确要求把防灾减灾作为当前三农领域压倒性任务,一手抓防灾抗灾减损失,一手抓大面积提单产增产量。
夏粮产量仍处较高水平
夏粮是全年粮食生产的第一季。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全国夏粮播种面积39913万亩,比上年增加117.8万亩,增长0.3%,连续三年实现增长。夏粮产量2923亿斤,比上年减少25.5亿斤,下降0.9%。
“麦播的时候小麦价格好,农民种麦积极性高,土壤墒情又适宜,能种的地块基本都种上了。”潘文博说。
在麦收之前,小麦长势较好,潘文博谈到,在小麦越冬期,大部分地区小麦壮苗越冬;开春之后,各地及时进行肥水管理,加之没有发生大面积“倒春寒”和干旱,小麦返青苗情明显好于上年;在小麦灌浆期,各地落实小麦“一喷三防”措施,利于粒重的形成。
不仅如此,各地也及时进行了病虫害防控。在小麦条锈病和赤霉病防治关键时期,各级财政安排了23.5亿元支持病虫防控,实施预防面积7.8亿亩次,病虫害由大发生态势控制在轻度发生,条锈病、赤霉病实际发生面积同比分别减少了25.3%和15.6%,是近年防治效果最好的一年。
“坦率地讲,在5月25日连阴雨发生之前,包括‘烂场雨’最重的河南,各地都预计今年夏粮要增产,是大丰收年。”潘文博说。
天不遂人愿,今年麦收时遭遇多年不遇的“烂场雨”。降雨持续时间长、过程雨量大、影响范围广,导致灌浆期小麦光照不足,千粒重下降。特别是河南持续降雨时间与小麦成熟收获期叠加重合,严重“烂场雨”天气造成部分地区小麦萌动发芽。
面对严峻的麦收形势,农业农村部围绕“割、晒、收、保”,全力抗灾夺丰收。中央财政紧急下拨5.46亿元支持河南、陕西等地抢收抢烘,多部门联合设立跨区作业接待站超3200个,紧急调集履带式收割机、组建6000余支农机应急服务队,设立1100多部热线电话。
潘文博谈到,今年“三夏”期间共投入60余万台联合收割机抢收抢烘小麦,日最高收获面积2400余万亩,主产县往年需要5-7天才能收获完毕,今年仅用了3-5天。
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据最终的农情调度,今年“烂场雨”受灾面积2790万亩,占全国小麦面积的8%,其中95%的受灾面积在河南,河南夏粮减产52.6亿斤,陕西减产2.4亿斤。山东、安徽、河北、江苏等其他主产省受“烂场雨”影响不大,夏粮均实现增产。
潘文博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近年来我国小麦年际间产需平衡有余,目前小麦库存充裕,可满足近一年的消费,略有减产不会对粮食市场产生大的冲击,目前小麦市场价格基本稳定。
重视秋粮防灾减灾
我国粮食分三季,夏粮、早稻和秋粮,夏粮和早稻约占全年粮食生产的1/4,夏粮已丰收到手,早稻收获已过七成,预测产量增加。
秋粮是全年粮食的大头,潘文博介绍,据农情调度,初步预计秋粮播种面积超过13亿亩,较去年有所增加。秋粮作物长势总体正常,当前秋粮生产形势基本面向好。
“尽管目前秋粮生产形势基本正常,但是秋粮最终能否实现好收成,关键还在防灾减灾。”潘文博说。
今年我国天气呈现明显的异常特征,除了黄淮海地区遭遇多年不遇的“烂场雨”之外,北方入夏以后,多地出现破纪录高温,洪涝、冰雹等灾害点多面广,农业气象灾害呈现多点散发、多灾并发的特征。据农情调度,今年以来,全国农作物累计受灾面积6310万亩,同比增了800多万亩。
世界气象组织发布公告,目前厄尔尼诺形成并向中等强度发展,可能导致极端天气频次更多、范围更广、强度更大、不可预见性更强。根据农业农村部和气象部门会商研判,下半年农业灾害将呈现极端天气、旱涝并重、复杂严峻的特点。
基于此,潘文博分析,在生产上要重点防范四大区域。一是东北西部和西北地区夏伏旱。预计内蒙古中西部、辽宁西部、吉林西部、黑龙江西部以及西北大部温度高、降雨少,可能发生夏伏旱。东北、西北大约2/3的农田没有灌溉条件,如果发生大范围旱灾,对粮食生产影响最大。
二是东北中东部局部内涝和早霜。预计夏秋季东北中东部降雨偏多、气温偏低,局部有效积温可能不足,初霜冻时间可能提前,将影响秋粮作物的安全成熟。
三是黄淮海阶段性高温干旱和局部洪涝。前期,黄淮海出现了多年少见的持续高温,河北北部旱情较重,虽然近期有所缓解,但是7月底前还有一轮高温天气,旱情有可能反复。同时,也可能出现“旱涝急转”。
四是长江流域局部旱涝和高温热害。目前长江中下游干流和鄱阳湖、洞庭湖“两湖”水位都低于去年同期,局部可能出现阶段性干旱,中稻抽穗扬花期发生高温热害风险比较高。目前已进入台风活跃期,4号台风已登陆,5号台风已生成,长江中下游包括华南局部可能发生暴雨洪涝灾害。
同时,秋粮病虫害防控形势也很严峻。潘文博表示,受气候异常、境内虫源基数高、境外虫源迁入量大的影响,今年秋粮病虫害呈加重发生态势。江南稻区二化螟每亩虫量是常年的2到3倍,西南稻区稻飞虱发生为近10年最重年份。黄淮海棉铃虫虫量为近10年最高。截至7月20日,草地贪夜蛾发生面积2386万亩,见虫北界已经超过去年同期。草地贪夜蛾西线已到陕西泾阳,东线已到北京顺义,为入侵以来同期最北的年份。西南、西北边境地区的沙漠蝗、黄脊竹蝗和亚洲飞蝗等境外蝗虫也有入侵风险。
日前,全国农业防灾减灾工作推进视频会召开,对抗灾夺丰收作了进一步的部署安排,要求重点落实晚稻和晚秋作物面积、防灾减灾措施、大面积提单产措施和精细指导服务,确保全年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潘文博表示,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继续牢固树立“防灾就是增产、减损就是增粮”的理念,立足防大汛、抗大旱、救大灾,加强灾情监测调度,搞好物资储备和技术准备,强化精准指导服务,落实“一喷多促”、防病治虫措施,最大限度减轻灾害损失。
关键词:
责任编辑:宋璟
-
夏粮产量稳中略减仍处较高水平 减损增产两手抓力促秋粮丰收
-
宜兴廉租房补贴怎么发
-
华西医院:以切实“行动计划”打造高质量护理服务
-
孙颖莎王曼昱和伊藤美诚谁更厉害?未来十年谁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
中国国家话剧院首任院长赵有亮因病去世 享年78岁
-
东安大盛:大学生交通志愿者在行动
-
google搜索引擎(关于google搜索引擎的基本详情介绍)
-
南阳卧龙区财政局:以廉政之风助推“五星”支部创建
-
新乡经开区:水面实战演练 为游客安全保驾护航
-
荣耀可能会凭借其新款中端智能手机在印度卷土重来
-
筑牢班前“小阵地” 彰显安全“大作为”
-
外汇交易提醒:美元反弹收复100关口,英国通胀降温英镑跌创逾一周新低
-
大学报考CFA有什么好处?三大好处分析!
-
香港赛马会推优秀运动员奖励计划 为杭州亚运会中国香港代表团打气
-
今日黄金价格走势预测(2023年7月27日)
-
女足世界杯:日本西班牙晋级十六强 三支球队提前出局
-
南昌做优“医保答卷” 着力解决群众就医购药“急难愁盼”
-
李七庄街“村BA”激烈开赛
-
史根治主持召开市委规委会2023年第三次会议 刘涛等参加
-
火炬建发1.71亿元摘得中山火炬开发区12亩宅地
-
黄金十字路口迎接美国cpi,美元探底,大宗商品普遍大涨。
-
兔子玩偶手工制作,图文原创教程
-
2033个充电桩建成!覆盖杭州老旧小区、机场、公园
-
排面十足!梅西亮相仪式规模宏大,皮克前女友将登台献艺
-
多件稀世珍宝揭开巴文化神秘面纱——走进罗家坝遗址博物馆
-
上班不知道穿什么,学会这6种组合方式,一周通勤穿搭不重样
-
黄淮和四川盆地等地有强降雨和强对流天气 南方高温天气持续
-
2023上半年比亚迪电车销量创新高
-
政策解读、诉求反映一应俱全!湖北个体工商户公共服务平台上线
-
亨通“量子+”应用产品取得新突破 将全面赋能5G新安全
-
camry是什么牌子话筒(camry是什么车型)
-
赛象科技:预计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125.55%-192.49%
-
最差财报季?华尔街挖掘“阿尔法”机会
-
齐翔腾达:可转债转股价格调整为5.53元/股
-
电镀银会掉色吗(电镀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