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幸参与超级工程”,科技尖兵讲述副中心建设故事
7月6日,“科技创新人才建功副中心”新闻发布会举行,5位奋战在北京城市副中心一线的科技尖兵、创新人才代表分享了他们践行初心使命的故事。
驾驶“大国重器”穿行地下东六环,“冬天基本看不到太阳”
(资料图)
东六环改造工程是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的重点项目,依托现有东六环路进行入地改造,同时加宽至双向六车道,对促进京津冀区域交通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东六环改造工程也是一个“看不见”的超级工程,7.4公里盾构隧道全部位于副中心地下,最大埋深75米,是北京市埋深最深的隧道,同时也是国内超大直径盾构独头掘进距离最长的隧道之一。
“为此,我们量身打造国产最大直径16.07米的超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机,取名‘京华号’”。北京东六环改造工程盾构经理孙长松说,这台盾构机长150米、重4300吨,是真正的“地下蛟龙”,代表了当今国内超大直径隧道掘进装备的最高制造水平。
2021年5月,盾构机顺利始发。历时25个月的时间,他与同事驾驶“京华号”成功攻克了55个地上风险源,完成7336米地下穿越,如今“京华号”盾构机已顺利完成最终接收,正在进行拆解吊装,将转运到盾构维保基地进行全面的维修保养。“看到盾构机破土而出,隧道贯通的那一刻,作为一线建设者的我们,内心感到无比激动和自豪。”
盾构掘进在安全、高效、绿色施工等方面都有绝对的优势,背后是盾构团队“耐得住寂寞”的坚持。盾构团队共有20名成员,平均年龄只有26岁。他们在隧道内单班作业12小时,白夜班两班倒,冬天基本看不到太阳。由上万个零件组成的盾构机,运转过程中产生大量热量,夏天作业面的环境温度可高达42℃,虽装有通风设备,但依然十分闷热。“我们在这种环境下创造多个行业施工纪录,6个半月完成盾构机生产制造、单月掘进进尺达542米、单日最大掘进进尺24米等。”
隧道由36680块预制管片拼装而成,单块管片重量超过17吨。隧道实体质量至关重要,关乎隧道使用寿命和远期运营安全。隧道建设前期,孙长松和技术团队进行300多次现场注浆试验,成功攻克超大直径盾构同步双液注浆工艺。
凭借同步双液注浆工艺的成功应用,他和团队驾驶着“京华号”盾构机,不断优化掘进参数,成功下穿京哈铁路、城市副中心交通枢纽、地铁6号线等多个特级风险源,地表沉降始终控制在3毫米以内,实现无扰动穿越。同时,7.4公里隧道不渗不漏,有效确保了隧道的结构质量和运营安全。目前,孙长松和团队负责的东六环改造工程西线隧道已于2023年6月28日顺利贯通。
建设副中心综合交通枢纽,“挖出”7个昆明湖
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也备受瞩目,项目建成后将实现副中心15分钟直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5分钟直达北京大兴国际机场,45分钟直达河北唐山、天津滨海新区。“能参与副中心建设,我感到既骄傲,又责任重大。”北京城建集团建筑工程总承包部副总经理兼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02标段项目经理李金和说。
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项目基于“站城融合”的设计理念,将综合交通枢纽消隐于地下,打破了铁路割裂城市的传统设计,实现了城际铁路、城市联络线、城市轨道交通、公交场站与城市功能的有机融合。但是,在狭小空间建设立体化的交通枢纽和城市综合体,给施工建设带来了巨大困难。
团队面临的第一个问题便是极度丰富的地下水。由于项目紧邻大运河,周边河网密布,地下9米就已经挖出了水。“整个交通枢纽项目要在地下40米深的基坑内完成建造,相当于地下20多米的区域全都泡在水里。越往下挖,地下水越丰富,仅枢纽工程02标的施工基坑内每天排出的水量就可以灌满整整5个游泳池。”他说,在施工时,不仅要考虑基坑内的排水问题,还要确保周边区域的地质稳定,项目周边市政道路、管线、铁路、楼房密布,无论哪一处发生不均匀沉降,都是致命的问题。
经过一段时间的深思熟虑并邀请专家进行论证,最终,团队采用了地连墙和局部止水帷幕相结合的设计,既可以截断基坑内外的地下水源,又能保证施工期间的基坑安全。最后,188幅地连墙顺利闭合,铸就起了施工基坑的“钢铁长城”,阻断了坑内外水源,为交通枢纽工程顺利施工筑牢了根基。
由于工程施工面临“超深、超大、超长”基坑,基坑周边紧邻既有运营国铁、地铁、道路和重要管线,为保证施工安全,项目决定采用“盖挖逆作”法施工。“以建房子为例,通常都是先挖基坑,再建结构,而我们却是反其道而行,先支柱子搭房顶,由上往下再做地面和墙面施工。”他说,“盖挖逆作”法大大增加了施工难度,但用正式的主体结构代替了传统基坑工程中的临时内支撑结构,不仅减少了临时支撑所带来的废弃结构,也提高了工程实施的安全性,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扬尘、噪声污染。
李金和说,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是继大兴国际机场后又一个大型交通基础设施工程,工程体量巨大,基坑东西长1.8公里、宽795米,地下三层结构,坑底局部深度达到45米,土方开挖量达到1400多万立方米,相当于挖出7个昆明湖。
研究生派驻科技小院,科学研究助力乡村振兴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利用与植物保护专业硕士研究生张晓恬还有一个身份——通州区永乐店镇西槐庄科技小院院长。科技小院于2020年11月11日正式揭牌成立。2022年2月,张晓恬来到了这里,开启了一段丰富多彩的经历。
在开展小院工作之前,张晓恬和老师、同学对村庄农业生产现状进行了调研,西槐庄村主要以冬季萝卜种植为主,产业单一。他们对土壤进行了检测,发现部分土壤已经出现盐碱化。
“为丰富村内果蔬品种,同时结合我们各自的研究方向,通过调整种植茬口制度,在3月份种植樱桃番茄和草莓番茄,在4月中旬种植鲜食玉米,在4月底种植黑皮花生,保证土地不撂荒,村庄持续有收入。”她说,驻扎小院的同学们还对冬季传统种植的萝卜品种进行了升级,引进紫美人、满堂红、冰淇淋等新品种。他们还通过蚯蚓粪有机肥替代技术改善土壤肥力、提高产量。
在小院,张晓恬也是销售员。农产品种出来了,能卖出去才是关键。他们与永乐店镇、西槐庄村共同发力,与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合作,为村庄设计了“西槐庄园”的logo和农产品宣传册,升级了产品包装,打造村域特色农产品品牌。他们还帮助村里建立了微店,在优化店铺、打包、装箱、发快递等各个环节全程参与。现在,这些微店已经步入正轨,有了相对稳定的粉丝群,销售额也在稳步提高。
2020年,西槐庄作为集体经济薄弱村,年收入只有11万元。2021年,小院学生为村里引进番茄和其他果蔬作物新品种,帮助村集体增收34万元。2022年,除了对现有品种进行升级改造之外,在秋季又引进鲜食玉米,年收入达到70万元。
新京报记者 张璐
编辑 张磊 校对 杨许丽
关键词:
责任编辑:宋璟
-
“有幸参与超级工程”,科技尖兵讲述副中心建设故事
-
主力资金 | 净流入超14亿元,资金抢筹算力龙头
-
这篇文章告诉你ai绘画软件哪个好用
-
构建上海合作组织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强调弘扬“上海精神”
-
红旗HS3即将上市 时尚外观与先进科技的完美结合
-
远洋集团回应股东派驻工作组:以便更全面地掌握公司经营情况
-
西部排名乱翻天!快船坐3望2,3队哄抢第8,火箭正式无缘季后赛
-
盘点海上船舶事故top10,大场面,不多见
-
中银保险全面启动2023年“7.8全国保险公众宣传日”活动
-
steam退款需要什么条件?steam退款不了解决办法
-
绍兴这11个村拆不拆迁?官方最新回复!
-
即将登陆美职联!TYC跟队:预计迈阿密国际15日或16日让梅西亮相|全球速看料
-
电影《贝肯熊 火星任务》发布“先倒霉”版先导预告 今年年内上映
-
董宇辉:赏山河壮美 品人文荟萃
-
天天快资讯丨女生独创拍卖桨棒给男生最迷人的礼物选择
-
公积金贷款利率是固定的吗?2023年的公积金贷款利率多少
-
“她那么爱笑,为什么还会得抑郁症?”
-
“浙”个县的储能吹起“租赁+云聚”风!
-
世界通讯!广汽集团:广汽集团直接及间接持有巨湾技研约35%的股份
-
积极融入数字社会 我国多措并举推动“智享养老” 环球播报
-
全球快资讯丨中物联:6月份全球制造业PMI为47.8% 连续4个月环比下降
-
当前速读:当前热讯:文件夹拒绝访问怎么办?无法删除文件夹被另一个程序使用解决教程
-
今日热议:厄尔尼诺再现 农产品价格波动 各方期盼推出天气指数期货
-
宋温旭_关于宋温旭介绍
-
康桥东路1088号_康桥东路700号_每日快讯
-
化身“安全黑客”找茬大模型,这个AI平台将亮相人工智能大会
-
“第五届中国民族美术双年展”7月6日在云南美术馆展出 全球观天下
-
天天热推荐:韩国电影奸臣漫画_韩国电影奸臣电影
-
比普通路线贵一倍,暑期研学游火爆,专家提醒“避坑”
-
*ST新纺:被申请重整及预重整
-
订金和定金的区别可以退的是哪个(订金和定金) 今日播报
-
【冷历史会说话VII书画传习录 】史上首幅春联在四川诞生!一起感受蜀地楹联的墨香文韵
-
虚拟人“唱响”数字经济 首届中国数字音乐会举办
-
万顺叫车司机收款流程(万顺叫车司机收入多少)|播资讯
-
中国稀土午后涨停封板|世界观热点